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零件展览会上,比亚迪半导体展出了各种技术和产品,例如用于车辆的功率器件,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和智能汽车,充分展现了其汽车规格。
一流芯片产品和技术的强大研发实力和快速迭代能力再次证明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早在2007年,比亚迪半导体就进入了MCU领域。
从工业级MCU开始,它遵循性能和可靠性的双重途径,现在拥有工业级通用MCU芯片,工业级三合一MCU芯片和汽车级8 MCU芯片。
级32位MCU芯片和电池管理MCU芯片。
截至目前,比亚迪的半导体汽车级MCU已安装超过500万个,工业级MCU的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0亿个,在国产MCU的市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自主开发的汽车级MCU的全面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半导体公司发布的汽车半导体产品的官方发布视频中,有一个小型设备-自行开发的MCU。
MCU(微控制单元)将CPU和内存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形成了芯片级计算机,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实施不同的控制,并且可以应用于电子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充电逆变器系统,并集成了汽车热管理系统,ADAS,车身等配件。
MCU被广泛用于汽车不同系统中的比亚迪半导体MCU芯片中。
它们用在许多应用场景中,例如高端旗舰车型比亚迪“ Han”的前大灯,后尾灯,室内灯,空调控制面板和后视镜控制。
今年发布。
两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杂芯片组的支持离不开每个功能的实现。
得益于自主开发的MCU芯片的强大实力,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已经能够实现其非凡的智能性能,并具有不断迭代升级的能力。
MCU以汽车智能为核心,是汽车电子系统内部计算和处理的核心,MCU是实现汽车智能的关键。
根据iSuppli的报告,MCU芯片约占汽车中使用的半导体器件数量的30%。
这意味着每辆车至少需要70个MCU芯片。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的发展,对MCU的需求将越来越快。
不断升级汽车级MCU,引领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发展。
近几十年来,家用MCU大多集中在消费领域。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级MCU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但基本上100%依赖进口。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级MCU技术一直被国际厂商所掌握,并由外国制造商垄断,国内替代的空间很大。
随着比亚迪半导体的进入和突破,它逐渐为国内工业控制和汽车级MCU芯片打开了大门。
与消费电子领域相比,特别是在汽车领域,汽车级芯片具有研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资本投资大和认证周期长的特点。
制造汽车级MCU的困难在于,汽车产品要求零故障,质量达到AEC-Q100 1级,使用寿命为15至20年。
技术难度远远大于消费电子芯片。
另外,汽车级MCU单一产品的资金投入高达数千万甚至数亿元。
因此,只有在芯片设计,全面的产品质量控制以及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公司才能开发出满足正常汽车运行需求的MCU芯片。
这也使许多国内制造商对汽车级MCU犹豫不决。
多年来,比亚迪半导体结合工业级MCU的技术和制造实力,已经实现了从工业级MCU到汽车级MCU的艰难的跨级别业务扩展。
2018年,它成功推出了第一代8位汽车级MCU芯片。
在2019年推出的第一代32位汽车级MCU芯片已批量安装在比亚迪的全系列车型上,已累计安装了超过500万辆汽车,这标志着迈出了一大步